【每日一品】:当晨光穿透商都遗址的夯土城墙,当嵩山的松涛与少林寺的晨钟共鸣,郑州正以3600年的文明积淀,向世界展开一幅天地之中的壮丽画卷。这里既有裴李岗先民磨砺的石器,也有黄河奔涌的千年涛声;既是《诗经》中“郑风”吟唱的浪漫之地,更是现代都市灯火与历史文脉交相辉映的活力之城。今天,让我们走进六大文化地标,触摸华夏文明的基因密码。
嵩山少林寺:禅武合一的千年圣境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以“禅宗祖庭,功夫圣地”闻名天下。大雄宝殿的斗拱飞檐间,藏着唐太宗赐田的碑刻;塔林248座古塔,记录着历代高僧的修行轨迹。清晨,武僧们于初祖庵前演练的“少林五行拳”,一招一式皆诠释着“禅武如一”的东方哲学。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青铜时代的城市标本
这座3600年前的商代王都,以周长7公里的夯土城墙印证着“亳都”的辉煌。考古出土的青铜斝、陶文卜骨,揭示了我国最早的城市供水系统与宫殿区布局。夕阳下,站在城垣遗址远眺,仿佛能看见“商旅辐辏,车马如云”的盛景。
黄帝故里:华夏儿女的寻根圣地
位于新郑市的黄帝故里,是《史记》记载“轩辕之丘”所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全球华人于此举行拜祖大典。汉阙、轩辕桥、姓氏广场等建筑群,将“炎黄子孙”的血脉认同具象化,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坐标。
嵩阳书院:理学传承的千年学府
始建于北魏的嵩阳书院,与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并称北宋四大书院。院内两株4500年树龄的“将军柏”,见证过范仲淹、司马光讲学的盛况。触摸程颢手植的银杏,仍能感受到“程门立雪”的尊师重道之风。
裴李岗遗址:农耕文明的曙光
新郑市裴李岗文化遗址(距今8000年)出土的石磨盘、碳化粟粒,实证了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业。博物馆内复原的原始村落场景,将参观者带回“日出而作,凿井而饮”的远古生活图景。
黄河文化公园:母亲河的壮丽史诗
邙山之巅的炎黄二帝巨塑高106米,俯瞰黄河“悬河”奇观。地质博物馆的黄土剖面,记录着160万年来黄河改道的沧桑;乘“黄河号”游轮,可领略“河水清且涟猗”的生态治理成果。
从少林寺的晨钟暮鼓到商都遗址的夯土城垣,郑州以“古今同辉”的独特气质,诠释着“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的厚重底蕴。这座“少年老城”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邀您共赴一场穿越千年的文明之约——因为读懂郑州,便是读懂半部中国史。
香港环球卫视《每日一品》栏目探寻华夏文化瑰宝,游历名胜古迹,展现华夏魅力,见证非凡传奇!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责编:尚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