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马振岗1940年11月生,山东省人;1995年担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副部级);1997年至2002年担任驻英国大使;在英期间,获得米德萨克斯大学名誉博士、中兰克郡大学名誉院士、英国皇家亚洲协会名誉会员等称号。

从飞机上看下去,泰晤士河在英格兰南部蜿蜒流淌,像是镶嵌在葱郁大地上的一条翠蓝锦带,沿河两侧千姿百态的建筑宛如点缀在锦带上的璀璨宝石。

泰晤士河(图源:网络)

这条只有48公里长的河流是英国名副其实的母亲河,英格兰的发展与兴衰都与泰晤士河密切联系在一起。这条河刻录下伦敦复杂曲折的历史,既经历过大英帝国的兴盛,也见证了由盛渐衰的变迁,保留着英国浓郁的文化积淀。

1929年,英国议会议员约翰·伯恩斯有一段名言:“圣路易斯河是水,密西西比河是泥浆,而泰晤士河是流动的历史。”

据考古发现,早在40万年前,泰晤士河谷就开始有人定居,主要以耕种和捕鱼为生。后来罗马人占领了伦敦,为使泰晤士河成为国际贸易港口,在河岸建立了许多码头,并建成第一座桥——伦敦桥。

举世闻名的伦敦塔桥(图源:《难忘英伦》)

随着这一地区的日益发达,定居的人越来越多,有钱人沿河修城堡、建要塞,保护自己的家产,但这并没能挡住870年北欧海盗的入侵和蹂躏。直到1016年,丹麦国王卡努特成了全英格兰的统治者,和平才得以实现。

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河产,加上和平的环境,使泰晤士河成为定居的理想地域。各种各样的建筑拔地而起,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1066年,诺曼底大公威廉赢得具有战略地位的泰晤士流域,并随之征服了全英格兰。为加强统治,他兴建了大量城堡,其中包括著名的温莎城堡,即现在的温莎宫,是当今世界上有人居住的最大城堡。

温莎城堡

同时,他还开始在泰晤士河边建造伦敦塔。伦敦塔其实不是一座塔,而是一组庞大的建筑群。中间是国王王宫高耸巍然的白塔,周围有内外两道城墙,共有20座塔楼,内城墙内还有其他建筑。这里不仅显示出王室生活的豪奢,叛徒门、血塔、断头台等场所,更暴露出中世纪统治阶级的残忍。

伦敦塔

1215年,新兴贵族迫使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泰晤士的发展,因为《大宪章》23款保证了“航行权”,运输的便利带动了贸易发展。当时最有价值的商品是英格兰的羊毛。

1485年-1703年,这200多年是泰晤士最辉煌的时期,汉普顿(Hampton)、里奇满(Richmond)、格林尼治(Greenwich)、白厅(Whitehall)、邱(Kew)等一批豪华的宫殿陆续建成。在舒适的宫殿里眺望泰晤士河的繁华景象令人赏心悦目,成为男王或女王的爱好。

汉普顿宫

为此,威廉三世国王要人把汉普顿宫前的花园整治得十分开阔,这样他和妻子玛丽王后在王宫就能一览无余地欣赏泰晤士河的风光。

1666年9月2日,伦敦发生了一场大火,把约4/5的伦敦烧了个精光,仅教堂就烧毁87座。从那以后,伦敦的建筑基本全变为砖石结构。在北岸靠近伦敦桥的地方,有一座202英尺高的“伦敦大火纪念碑”,就是当年大火的发源处。

伦敦大火纪念碑

16、17世纪是英国战争、探险和外贸扩展的时代。为了竞争海上霸权,争夺欧洲政治优势、海外贸易利润和殖民地霸权,英国先后与西班牙、法国和荷兰进行了多次战争,其中多数是海战。

1756-1763年间的“七年战争”主要是英法争霸的一次大较量,战争虽以“媾和”告终,但英国获益甚大,而法国损失惨重,欧洲列强力量对比进一步倾向英国。

“七年战争”欧洲战场图

1805年,英国海军在特拉法加战争中摧毁法国海军。1815年,英军在滑铁卢大败拿破仑。英国在欧洲以至世界的霸权基本建立起来。

也许正是这些战争,造就了泰晤士河的繁荣。无数次海战、对“新大陆”的探险、拓展殖民地、发展海外贸易都需要船、需要水,这使得英国伦敦等地区的造船业一片兴隆,也使泰晤士河成为英国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河面上船只往来如同穿梭,一艘艘装备着巨炮利器的军舰离港开往世界各地,一艘艘满载着从各殖民地掠夺来的财宝的海船源源驶进港口,伦敦变成了世界最繁忙的港口。

19世纪末的伦敦

整个19世纪,欧洲是世界政治经济的主导,而英国则在欧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维多利亚女王长达63年的统治时期,英国成为世界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英国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人口是本土的10倍,自称为“日不落帝国”。在19世纪中叶,仅英国一家就占国际贸易总量的20%,泰晤士河的重要作用可想而知。


图文转自:外交官说事儿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