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年间在鲁西隆起区的东北部,济阳坳陷东端,沂沐断裂带的北段西侧,处在济阳坳陷盆地之中山东登州府王望稻田银河庄(现在的寿光县稻田镇王望村),海拔39.8米是一个盆地中的小平原。地处中纬度带,北濒渤海(距渤海41公里),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常年受冷暖气流的交替影响,形成了“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爽凉有旱,冬季干冷少雪”的气候特点,在这里生活着王猛的后人王姓的一家哥三个,老爷子去世早,大爷叫王德先妻子李氏,二爷王荣先妻子曹氏,三爷王耀先,他们常年以种植稻谷和用稻谷为原料做糖稀为生,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算安逸。大爷有二儿一女,二爷有一儿子,三爷还没有结婚,一大家子其乐融融。

顺治九年在齐鲁大地上普遍发生了涝灾,8、9月份几乎天天下雨,所有的庄家渗泡在雨水中,到了秋天颗粒无收。村中一小部分人员由于饥荒开始闯关东。王家当时有田三十多亩,每年都要把当年收获的稻谷存下一部分在来年做糖稀卖给附近的用户,在颗粒无收的年景王家只好停止了做糖稀,留下粮食维持全家人过冬。


第二年顺治十年春天王家人员老早的下地清理田地,深翻土地,施肥播种指望有个好收成,天有不测风云,在当年的8月13日中午在齐鲁和直隶大地上空乌云笼罩天黑沉沉的,眼前一片昏暗。只在闪电时才划出一线亮光,扫去昏暗带来的沉闷。但闪电过后,接着便是隆隆的雷声,那雷声好像从头顶滚过,然后重重地一响,炸了开来,一道电光闪过,黄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打在地上劈里啪啦直响,天上刚才还是风云密布,转眼间雷电交加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即使是坐在家里面,也感觉到那种地动山摇的气势,大树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摇摇欲坠,震耳欲聋的雷声如在耳边,滂沱大雨开始在村中肆虐起来。雨柱漫天飞舞,像成千上万支利箭飞速射向地面,势不可挡,威力无穷,到了第二天暴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稻田村整个村子都进了水,这时急坏了所有家里的人,眼看着雨水淹没了庄稼,村庄立时一片汪洋大海,为了躲避洪水袭击,王家连夜撤退到了离村庄十里外的威高地带东桂村,暴雨连续下了整整三天三夜王望村受灾严重,整个村庄房屋几乎坍塌,田地一片汪洋。去年的涝灾还没有缓过来,房漏又遇连雨天,瞬间,王家变成房屋一间地无一垄无家可归,大爷王德先带领着兄弟三人从冲倒的房屋中找到了木架搭起了窝棚,使一家人临时维持住下,家里的田地也变成了一片捞洼废墟。


这次暴雨面积非常广、山东、山西、北京、天津、河北唐山等地全部受灾严重。具清代灾荒史记记载:“顺治十年(1653年)齐鲁,直隶地区发生大面积水灾,造成巨大的损失,田园荒废,饥民载道,严重扰乱正处于恢复生产阶段的社会秩序,是清廷定鼎中原以来面临的第一次严峻的救灾考验。为此,各级政府迅速采取了减免田赋、实施赈济、安插流移、劝捐劝赈等系列举措,并着手荒政制度的初期建设。以上种种彰显出清廷强大的危机控制能力、高效的行政运转速度与长远的施政眼光,无疑是其入关后迅速稳定局势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王望村的老王家是一个农耕民族,喜欢固守一亩三分田,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大爷王常生召集哥三位及家人商量办法,最后决定由大爷王德先固守王望村,也因大爷家人口多的原因留守祖业恢复生产,二爷王荣先带领妻子曹氏,三岁儿子王岭和三爷王耀先闯关东。


闯关东从文化的角度看,要到新世界去努力与开拓,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闯关东,当时作为一种社会习俗而被广泛接受。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大地,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背井离乡的山东等地区的关内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


清入关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严禁内地人进入东北"龙兴之地"垦殖--颁布禁关令。顺治曾告诫满洲贵族末路退往关东。满人倾族入关,关东人口剧减,借口"祖宗肇迹兴王之所"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长期对关东实行封禁政策。


1644年至1667年,《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其中23年间"鲁民(今山东)移民东北者甚多",许多辽东地区因移民而"地利大辟, 户益繁息"。山东的百姓大多迁至了辽宁省的大连和丹东,而其他省份的百姓大都迁至了辽西(辽西中心城市为锦州)和辽北地区。


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下旬,二爷王荣先带领家人和三弟牵着一头驴推着推车,驴上坐着曹氏和三岁的王岭,推车上放着临时行李、生活必需品碗筷子和咸盐坛子(至今正蓝旗王家大院还保留着从山东带过来的碗和咸盐坛子)直奔东北开始闯关东生涯。闯关东路途遥远,路上凶险,为什么大多数灾民们不去江浙河南地区,反而去东北呢? 这是因为古代的中国是农业文明,江浙河南地区早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而东北地区则是地广人稀。 随着开禁放垦,人口早已经饱和且正遭受自然灾害的山东百姓闯关东,已经不可阻挡。


一行人员经过二十多天的奔波顺着燕山长城奔向东北方向前进,一天过了古北口来到了蒙冀辽交接处热河一带在一处平坦的山坡土岗上打间过夜,人困马乏,思念山东老家和想念大爷的二爷时时不能入睡,凌晨一点多钟二爷朦胧中做了一个梦,梦中忽忽悠悠的来到了一处池塘边,池面平静,水清见底,山光水色融为一体,洁白仿佛置身于仙境之间,流连忘返,正在这时天空中霞光闪烁,云中出现了多条飞龙来池塘戏水,上下翻腾好不热闹,转眼来到了中午天空右侧飞来了一只凤凰,顿时龙飞凤舞天空出现无数采光,采光过后出现在大爷面前的是一位白胡子老者,老者口中说道,关东路途遥远并非你等常期驻扎之地,前边有一颗四百多年的古松,此树将是你们和老家山东联系物事关重要,每当你们看见古树的时候就相当看见了山东老家,此地才是你们长期居住的地方,说完老者一股青烟远去。二爷王荣先醒后久久不能再入睡,翻来覆去大脑中出现梦中画面。有龙有凤有池塘,有古松的地方才是我的居住地,没梦见松树呀,那松树在哪?啥样呀?


到了白天继续前行二爷就注意了道路两侧,又过了一天中午一行人员来到了一个山口,中间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游来游去,河流两侧鲜花翠柳别样新鲜茂盛,二爷突然发现左侧山梁上方的石砬台上有一颗古松少说也有三四百年了,在这岩石峭壁之上它却能够怡然处之,在这高不可攀的绝壁之上,与白云蓝天嬉戏,与空山流岚为伴,沐浴日月星辰之光,感染天地浩荡之气,那肃穆,那威严,那超然的姿势,是其它任何生命所不能够展示出来的。尽管它在那里孤独着,但它的生命却是伟大而坚强的。它让其它生命艳羡而仰慕。二爷突然想起梦中白胡子老先生的话,他四处观察,山的脚下有一个九龙寺,在九龙寺的简介里写着九龙山,九龙山的对面也是一座山峰形似鸡冠子,这不就是梦中的龙凤戏水,龙飞凤舞吗?难道这里就是梦中白胡子老人指点的地方吗?梦中的仙境真的出现在眼前了吗?回过神来的二爷还是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二爷给家人们临时搭了一个窝棚暂时住了下来,经过几天细致的观察,二爷发现,山口北面有一个小村子叫姚家营子,以姚姓为主,村子不大几户人家,据当地人讲前边的河叫羊肠河,一年四季不干枯不冻冰,西南方向的山叫九龙山,在悬崖峭壁生长的松树叫九龙松,当时看上去就有400来年了,冬夏常青巍峨壮观,东南方向的山叫凤凰山,村子后边是后山,四面环山,山下土地肥沃宽广,人烟稀少,依山傍水,真是个居住的好地方,二爷观察了几天后在一个地名叫后窑沟的土坡上拖坯(黄土和泥成坯子)盖了三间草房算是居住下来了,房屋面对九龙山、凤凰山、羊肠河和九龙松,同时也面对着山东登州府方向,每天清早起来能先看到老家登州府方向和凤凰山、羊肠河、九龙山、九龙松,天天能看到龙凤飞舞戏水场面,同时看到九龙松就想起了老家的大爷,后来山东大爷家每天下午五点钟只要把水缸填满水,水缸里就神奇的出现海市蜃楼班的九龙山上的九龙松。


二爷三爷随后开荒造田,延续烟火,后来三爷跟当地赵家姑娘结了婚,二爷把家里一切安顿好后就到北京去经商,再后来王家逐渐兴起修建了王家烧锅店,王家骆驼店和现在的正蓝旗王家大院,延续到现在姚吉营村65%的人员和八达营乡牛录村,章吉营镇杨树沟门,榆树底村的王姓都是二爷三爷的后代,也是山东王望稻田银河庄老王家的后代。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