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7月31日,由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牛街街道办事处、西城区武术运动协会联合主办,北京市武协通背拳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武协民族武术专业委员会协办,北京白猿武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 "'韵'动牛街"2025年通背拳交流展示大赛在广安体育馆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作为西城区牛街街道"民族体育运动嘉年华"的核心赛事,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背拳为载体,生动诠释传统文化赋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

非遗扎根社区,文脉薪火相传

“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大赛立足通背拳原生传承地之一牛街地区,负责人、西城区非物质遗产白猿通背拳传承人张斌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次大赛是京城首次举办的通背拳单一拳种赛事,开创了历史先河,为通背拳交流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作为北京地区珍贵的文化瑰宝,通背拳在原生传承地通过百人集体演练、多流派技艺切磋、青少年传承展示等环节实现活态传承,深刻践行了"现代化人民城市要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理念。

全民共享盛会,文化凝聚人心 

赛事吸引全市10个城区及河北三河、辽宁葫芦岛等地45支团队近500名通背拳爱好者参与,涵盖社会体育指导员、非遗传承人、中老年及青少年群体,构建起"传统继承+全民健身+文化传播"三维平台。活动现场,各族群众以武会友,通背拳从传统武术技艺创造性转化全民健身新功法,成为提升社区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彰显城市精神风貌的文化载体。

“健康中国”落地实践,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本次活动将武术非遗植入全民健身体系,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落地的重要探索。大赛中各团队展演的核心功法“活背八法”系以武医结合为指导思想,以传统导引术为理法指引,提炼创编而成。 通过挖掘通背拳的健身价值与文化内涵,实现体育运动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体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城市”建设理念,为北京城市中心城区文化建设提供了"牛街方案"。

本次大赛设置传统套路展演、创新功法交流等环节,开幕式上由牛街街道各族居民组成的百人通背拳方阵气势恢宏。活动由西城区武术运动协会指导,相关领导出席并为优胜团队和个人颁奖。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记者:张   博

编辑: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